冥想的力量
在這個焦慮的世代,快時尚、短影音、速食愛情充斥著我們的生活。許多人選擇加入「快」的行列,究研最新的演算法,試著找到賺錢的成功之道;有另一群人選擇「慢」,他們回歸存在千年的傳統 — 冥想。
冥想是什麼
冥想是源自印度的千年傳統,雖然許多宗教有冥想(又稱打坐)的傳統,但它並不一定屬於任何宗教。透過許多步驟,提升專注到進入「定的狀態」,如此獲得平靜以及覺察自己與世界。
"Yogas chitta vritti nirodha." - Patanjali
「冥想停止心靈的浮動。」 — 波顛闍利
所以冥想可以幹嘛
好問題。它可以讓你「靜下來」。
- 思緒放緩、甚至靜止(停止胡思亂想)
- 心率下降
- 血壓下降
- 換氣頻率下降
- 讓緊繃的肌肉可以放鬆
綜合以上,對於焦慮症人有非常大的幫助。當然冥想不是只有生病的人需要,現代人充斥著各種壓力,面容焦慮、年齡焦慮、找不到好對象、找不到好工作、不知道未來怎麼辦...等,種種念頭都可以讓人產生壓力,不是因為我們「胡思亂想、想太多」,是因為我們擔心的東西真的很恐怖啊!
科學登場
腦神經科學是一門研究大腦、神經傳導物質、以及內分泌的領域。透過給予刺激,觀測大腦不同區塊產生的反應,得出關係。
冥想沒有用
這個時候很多人會說「我試過冥想,就是眼睛閉起來嘛,那個沒用啦!」
沒錯,那個沒用,因為那根本不算「冥想」。
我的冥想體驗
從小到大,我覺得冥想是唬爛。冥想聽起來很像是要來騙錢的,是不是要加入什麼宗教團體?還是要賣什麼護身符、水晶?新聞上還會報導變態老師趁你「修行」的時候毛手毛腳、騙財騙色。
而且有些「教」冥想的人,學歷低(不是要戰學歷,但如果我想學一門技術,至少要有客觀事實能佐證他有資格教我吧?況且我也是讀了許多腦神經科學的書,至少知道大腦各區主宰什麼情緒、不同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,要我接受一些沒科學根基的言論我實在不行),人也看起來怪怪的,生活也沒過的比較好,身邊還圍著一群人又敬又拜,講一些令人聽不懂的話。果然,一定是騙人的吧!
因爲各種懷疑,加上我身邊也沒有真的會冥想的人,所以我從未「真正」的冥想。(小時候,老師叫同學眼睛閉起來,靜下心的那種,當然不能稱為冥想。)
直到有一天,我誤打誤撞,從心理學、腦神經科學 (neuroscience) 的世界,撞入精神醫學 (psychiatry) 的世界。
第一次進入「定」
(待續)